商品对比

我的药品清单

|
|
|
|
|
|
联系客服servers@cnbiy.com

0 药品清单

0件商品,合计:0

去结算

清单中没有商品,赶紧去选购!

2017中医逆袭

2017中医逆袭


中医政策红利,中药价格节节升高“几家欢喜几家愁”。

近年来中医越来越收到国家重视,不断推出政策予以支持。中医即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,与此同时中药的价格也将“芝麻开花,节节高”

 


政策红利,中医药“逆袭”加速

 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,中医药不仅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卓越贡献,也对世界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进入21世纪以来,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:中医服务阵地快速萎缩,人才流失严重,中医药不被广泛认可,甚至被质疑。

 

  2009年开始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确定了一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。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“坚持中西医并重”和“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”。201612月,中国首次发布《中国的中医药》白皮书,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医药法。此前,国务院还印发了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(2016-2030年)》。

 

  一系列顶层设计,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,无疑将进一步加快中医药“逆袭”的步伐。去年以来,全国多省市也纷纷响应,加入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行列中来。

 

  甘肃省发布《“十三五”中医药发展规划》提出,到2020年,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,省政府中医事业投入占卫生事业投入比重达15%以上,中医医院年总诊疗人次占全省医院年诊疗人次比重28%以上,中医药养生知识普及率达90%以上。

 

  河北省也已规划,到2020年,每个设区市均建成1所三级甲等中医院,所有县级中医院完成基本建设任务,达到二级甲等水平,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、乡镇卫生院和70%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,基层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。

中医药价格也要“逆袭”

  2016年,我国药市就可谓“涨声”一片。进入2017年,部分中药材有望延续上涨态势。根据以此前药市所遵循的“五年一小涨,十年一大涨”周期来判断,下一波涨价周期的高潮应发生在2018年。去年部分中药材价格的“提前”上涨,或是为药市的第四轮上涨周期吹响号角。

 

  数据显示,去年在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以及资本强势介入的推动下,反映国内药市行情波动的综合200指数的各主要品种,先后经历了领涨、普涨和补涨等三个阶段。其中以三七、吴茱萸以及白术为代表的一批中药材年涨幅均已翻倍甚至超过三倍,部分中药材价格有望在2017年延续上涨行情。

 

  有中药材专家具体分析指出,甘草、黄芪等大品种,虽然产区广泛,但价格过低,有小幅上行空间;柴胡、大黄这些品种,将两极分化明显,有效成分高含量的优质货量少价高,但低质货产区扩大,价格难有起色,甚至会滞销;黄芩今年整体行情仍看涨,存有商机。其他品种方面,安徽亳州的主产药材白芍,也将是资本追逐的品种。

中药材涨价为哪般?

  综合多家中药类上市公司的信息大致可推断,中药材价格的上涨主要有四大驱动因素:一是受中药材产业整体周期的影响;二是政策利好惠及中医药全产业链;三是市场需求及资本驱动;四是受自然灾害影响,部分中药材有减产提价的预期。

 

  2012年以来中药材价格一直处于低位,同期其他农产品价格均有上涨,而中药材价格却未见提升。2016年,部分中药材价格回暖正是顺应了中药材的发展周期。药市周期有“五年一小涨,十年一大涨”的说法,回溯1988年以来药市历经的三轮涨价周期可以预计,下一轮涨价周期或出现在2018年,而2016年部分中药材价格的上涨也被业界认为是一次预热。

 

  支撑中药材价格再涨的一个最强动力则是,2016年以来,国家相继发布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(2016-2030年)》、《中医药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、《中国的中医药》白皮书等指引性文件,释放政策红利。

 

  《中医药“十三五”规划》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,推升了中药材原料需求。同时,政策驱动为产业资本打开了投资空间,资本强势流入药市直接刺激了中药材价格上涨。另外,老百姓中医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,则对中药材形成了更大的市场需求空间。

 

 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则是,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也带来了涨价预期。业界通常将自然灾害视为药市涨价的“导火线”——就2016年来看,三七、太子参、党参等品种的相继上涨均是受主要产地自然灾害的影响。就当下来看,可能受3月份倒春寒天气影响而减产涨价的药材有连翘、苦杏仁、山桃仁、柏子仁、覆盆子等果实类药材。

 

  上游中药材价格上涨也直接影响到下游的中药企业。受上游中药材价格上涨影响,这些公司部分产品的价格也将在2017年有所上调。对中成药企业而言,上游原材料涨价将给企业带来成本上升的压力。不过对库存充足且手握独家品种的中药企业而言,中药材涨价则是相对利好。中药材价格波动对产业链上不同企业的影响也各有不同,此轮涨价风波下,真可谓是“几家欢喜几家愁”啊。